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
已经实习了三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有苦也有甜,有辛苦也有快乐。实习期间让我感慨万千,总是有太多的事情和情感无法言语,每天虽然都是和我们这几个人在一起,但总会发生各种不同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精选篇1)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________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精选篇2)
实习生活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限留恋而停滞,当我要离开那里时,我有太多的感触涌上心头。实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电影在脑海闪现。我想这段实习经历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它不仅使我的专业理论得到了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而这一切恰恰是书本上不能给予的。
九月初,我来到了美丽的巴蜀之交、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宁强县。开始了我大学生活中另一段重要的经历——专业实习。宁强县虽说是山区,但它的远程教育走在了兄弟县的前列,如“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三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都已具备。因为年轻,也因为自己对电化教育专业无比的痴狂,我的热情很高,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初来乍到的那点不适应很快被领导同事的热情所淡化,而且自己跟随有十几年新闻采编经验的老师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做事方法都令我佩服,这激起了我大干一场的热情。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操作流程。如节目从前期采集到后期制作配音及合成播出,也了解了宁强电教站制作的文教10分钟节目,不仅每周在宁强电视台播出,优秀作品还曾在汉中电视台、陕西卫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播出。短短几十天实习中我参与了许多教育类新闻片、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有几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被派去下乡拍摄宁强县人民武装部为石嘴子小学的捐助。赶到会场时人武部已经将捐赠的桌椅、幻灯机、油印机等发放给学校,正在给贫困小学生每人发放100元的资助。宁强人武部的这一善举深深的打动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学生、乡亲。我将这感人的一幕定格在脑海中,并下定决心,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月中,能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第21个教师节到来之时,我前往县电影院拍摄报道有关优秀教师节表彰及捐赠图书的活动。
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精选篇3)
在大河网实习有近半个月,在政文部实习除去春节有一个半月,在总编室夜班一个星期,总共两个月左右。
大河网其实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网络在现代的传媒环境中的地位真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呀。但他却难以成为主流,至少现在不是;他缺少理性的力量,有理性的声音,但被大众的平庸声音所淹没;他的方向是什么,一时还很难说。导师说,自己的方向要兼顾网络,他的考虑是不无道理的。我也不是什么有层次的人,却有点排斥网络,尤其是我留意新闻网站的点击率时,那些最高的难有几个是真正的新闻,人们猎奇,人们发出缺乏理性的言论,人们人云亦云……我想一个有点新闻理想的人,是不会把网络当成事业。传媒对我而言现阶段我还是抱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憧憬,幼稚也罢,天真也罢,我希望他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
政文部实习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去的时候正好赶着的时间比较巧。彼时河南正召开两会,记者们比较忙碌,所以我的机会比较多。最后的实习下来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署名稿子有近50篇左右。算是比较多,主要是还有老师的照顾,真正自己写的改的有一大半。上个实习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达到这个量的。所以是很是辛苦。谈谈收获:
一个是熟悉了河南的采编行情。其实我发现这个东西比新闻采编的业务更重要。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比。在南方实习的时候老师一般第一个问题是问“你是那个学校的,学什么的。”在河南日报老师们则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的亲戚,或者谁介绍过来的。”我说不来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后来以“文化深厚”概之。如此不恰当的概括,看来这种东西真是超出了我的经验范围。断了我毕业后回河南的信心,这条路对我封闭的,颇为郁闷。
二是接触认识一些前辈。像一些编辑记者还是很有功底的,他们的才华不在新闻纸上体现,而是在业余的随笔之中,或者本身有一种气质。刘亚辉、宋华茹老师,尹红杰、胡延征老师,远望师兄……都是很有才华,阙爱民老师的为人给我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不一而足。中原这篇死水微澜的地方,他们还是给我力量。
三是见识了更广的世面。这次实习对我应酬交际,以及视野的开阔,帮助很大。也培养了我一些兴趣。
四是对新闻采编的进一步认识。党报的新闻风格熟悉。
这段时间来欠缺的地方主要是跟老师主动交流请教的机会不多。对他们写作风格的认识不深。只写了自己一篇很满意的文章后来被删减了三分之一sigh。
在夜班实习,让我从来没有这般关注过版面。与此同时,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报纸的编辑流程。熬了好几天还是比较满足,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自己亲手画画版试试。时间太短。
回来要遵申老师意思多补补课,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这些实务的东西还是要恶补。下一步的实习一定要好好准备之前的工作,报纸的历史,现在的风格,版面情况等,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
写完后发现自己总结的一点也不深,呵呵不过姑且这样吧。这个写东西看样子还是要养成习惯。师兄的一个习惯——每天五六千字,让我颇为震撼。
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精选篇4)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学期,因为已和__老师有过几次交往,并参与了几次采访活动,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师实习,我们配合的还算不错。
2月26日下午,王老师联系我让第二天跟他去采访,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岗”。在电话里,王老师还交代让带50元和照片,这是办“实习证”的东西。第二天,我直接去采访,当时由于路不熟,王老师比我早到。他把办证材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第三天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__报最高发稿记录的首席,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第一天,也是我实习第四天。由于刚接触,感觉“诚惶诚恐”。因为老师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轻松自由了很多。
就这样,一有新闻,我就先给王老师发短信,然后由他来判断有无新闻价值。写好后有哪个老师把关,署上哪个老师的名字,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时他qq在线,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他,没问题直接让我用“文涛”软件传。
但有时我也自作过主张,直接传。那次已是晚上10点,王老师从北京来电,说是编辑给他说我传了一篇稿,但他在网上没找到,问我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怕出错,他再看一遍。还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个老师把下关,要是出错了,担不起责任。我被他这种认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间,外出采访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间,都是自己独立采访。我给王老师说怕写不好,出错,王老师常说他相信我的实力。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规矩行事)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第二天,就为本部策划一大稿,当时获“a-”。当时,3月份__报社内部刊物《__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无;a-稿20.04篇,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5篇,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 2591.2篇,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3篇,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4篇,占总篇数比例 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__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主编助理”
自从王老师当选主编,其他老师都改口为“王主编”,但我还叫“王老师”。其实,我跟王老师实习以来,他基本上都是把写稿的机会留给我,他曾对我说,自己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知道实习生的不易。
报社编辑部实习周记_实习周记(精选篇5)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三、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