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秋的民俗活动
1、踏秋
踏秋,又叫踩秋,是一项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在立秋这天之后举行。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踩秋赏景,游玩山水,感受秋日的气息。此外,也有许多地方举行祭月、比武招亲等活动,增添了这个节日的喜庆气氛。
2、斋日
斋日是立秋后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又称“守斋日”、“辞夏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过一个特别的日子。比如要吃蒸糨糊(一种有年夜饭之称的饮食),不能吃肉,对很多早产病和常年食用油腻食品引起的疾病形成一定的预防作用。
3、咬秋
咬秋也是罕见的民俗活动,源自古代的“咬桐”风俗,因桐花盛开于农历六月而得名。据传咬下桐花可以避火灾,味道也有清凉的效果,所以在此后的每一年的炎热时节,人们会咬下一片秋叶或秋梧桐花,从而避免火灾和病患。
立秋的含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刻意义的节气。它是天文现象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个标志农业转型的节气。立秋,一是指节气的时间点,即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二是是指气候的变化,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转凉,秋风习习,尤其是北方地区,开始燥热少雨,这是粮食等作物成熟的重要时节。
立秋是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它标志着离夏至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同时也代表着天气开始逐渐凉爽,阳光也不再像夏季那般炙热。气温下降,慢慢可以预期昼夜温差的增加,这将继续到秋分和寒露。这个节点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气候的周期和人们生活规律的变化。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对立秋时节降雨降温等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的寓意
立秋的寓意是秋季的开始,收获的季节的来临,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