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发展强化研究生教育支撑力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24.25万,比上年增加了6.60万;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比上年增加32.12万人,增长9.64%。今年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如何从研究生教育“大国”稳步走向“强国”,如何培养出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方向越来越明晰。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驱动要素,而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长期存在两类学位同质化发展的现象,只有大力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发展,让研究生能够分别成才、分别贡献,方能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凸显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学科目录调整为切入点,重申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最核心的改变是将过去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以学科目录附表的呈现方式,转换为将主要知识基础相近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统筹归入相应学科门类的合并展示,这一质的转变,是将两种类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平等地位”而言,《意见》则更加凸显的是两类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化要求,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从人才发展定位、质量评价体系、招生条件、培养过程、师资要求、毕业标准等方面因“类”制宜,形成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最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两种类型研究生分类培养,分别成才,意味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两类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增强改革的实效性。整体推进,加强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各环节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研究生培养的全链条,意味着任何一环掉链子都会给研究生教育带来问题,从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专业学位为例,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是整个链条启动的起点,即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社会上长期存在偏见,研究生教育中也存在误区,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就是在培养具有应用技能的“蓝领”人才,相比学术学位研究生是在“降低要求”。
对此,《意见》再次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定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定位,不意味着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理解成专业学位就是降低要求,无论是学术学位研究生或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应把研究生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意见》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再强调“应用”或“技能”,而是突出“实践”与“创新”,从招生要求、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学位论文、导师队伍等各环节,均体现出对研究生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创新潜质与能力的重点考查,以及应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反映领域前沿实践创新成果的核心考量。专业学位研究生不等同于传统的只具备技术才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意见》中对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机制等环节的强调,表现出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格局性转变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革新与发展也将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精细化分类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面临着“发展中的挑战”“打压中的突破”“开放中的博弈”等复杂局面。我国研究生教育时代已经来临。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个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认知更迭。而《意见》的发布,让大家对人才的认知也打开了新视界;对整个高等教育界而言,面临时代的新课题,需要有切实的办法扎实落地国家指明的方向,以高质量答卷回答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之问,承担起“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使命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任孟山,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